擦亮“金字牌”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发布日期:2015-11-21 12:07:23   编辑:admin   
   

  11月21日,罗田县富硒板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远春正带着他的板栗参加湖北好食材的评选。“按照当下价格,每斤可买到10块钱,虽然今年是个歉收年,合作社收入估计还是有40多万元。”周远春乐呵呵地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这几年的罗田板栗售价年年增长,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搭乘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快车”,不仅是罗田板栗,湖北的京山桥米、恩施雨露、丹江口翘嘴鲌等先后也登上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舞台,改变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黄冈地理环境独特,农业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板栗之乡” 、“药材之乡”、“茶叶之乡”。近年来,黄冈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截至目前,黄冈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45个,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近日,记者跟随“湖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介记者行”来到黄冈,探访地理标志招牌如何成为具有地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伞”和兴农富农的“加速剂”。
  地理标志招牌带动一个产业
  黄冈罗田位于大别山南麓,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板栗生长,是我国著名的板栗之乡。然而,原先落后的种植模式,罗田板栗产量低,质量差,始终形成不了支柱产业。2007年,罗田板栗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考核验收,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罗田板栗获得了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国家级名片。通过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不仅扩大了板栗规模,也提升了罗田板栗的品质。据统计,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罗田板栗年产量由保护前的3万吨增长到现在的近7万吨。2014年板栗产值达5亿元,占国内市场30%的份额,出口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12个国家,板栗成为全县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为了维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价值,近年来,罗田县将板栗开发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推进,先后研究开发了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4大系列10余个品种,开发出板栗酱、栗羊羹、板栗蜜饯等多个新产品。“我们公司以罗田板栗为原料开发的新产品“开口笑”,已获得日本专利并大量出口日本,深受顾客青睐”,绿润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蕲春县的蕲艾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蕲春联合科研院所建立“道地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体系”,使蕲艾亩均单产由过去2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在品牌塑造上,推广“蕲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建立蕲艾基地登记、蕲艾制品质量追溯、蕲艾制品贴标和蕲艾市场常态化打假等规章制度,使稀缺性的资源成为永久的价值品牌。目前,蕲春县参与蕲艾经营的企业达117家,规模以上企业近40家,生产各类蕲艾制品200余种,产业链年产值逾15亿元。“现在蕲春平均每2-3天就会诞生一个新的蕲艾衍生品,品种涵盖日化、精油、女性用品等,我们要将艾草这个原材料通过不断的产品研发、产品延伸把价值‘取干榨净’,提高艾产业附加值”,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会长田群介绍,除了传统销售渠道,蕲春还大力发展电商事业,初步统计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开设的蕲艾销售网点已达1000多家。
  地理标志保护富裕一方百姓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更是一种知识产权,是推动土特产走向世界市场的重要工具。地标保护让黄冈市一批特色资源走俏市场。在蕲艾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后,2012年至2015年3年时间连片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2016年政府计划再增加3万亩种植面积。蕲艾系列产品热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2015年至今产值达7个亿。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会长田群介绍,“农民种一亩稻谷才1000多元,但种蕲艾能达到近5000元。农民的腰包鼓了,收入增加了,更能带动黄冈的特色农业经济”。
  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实施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茶叶专业户),地标保护前平均每亩茶园收入3500元,地标保护5年后平均每亩收入5300元,每亩增收151%。茶农人均纯收入5221元,比5年前的3667元增长142%。茶叶已成为山区群众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
  获得品牌保护的九资河茯苓产业发展迅猛,不仅与省科技厅、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建立茯苓GAP种植基地,还出口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咱们这里专业种植茯苓等中药的农民年收入可有十几万呢”,九资河正光药业董事长冯正光骄傲的告诉记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就像一把“金钥匙”,叩开了当地农民的“致富门”,地标产品已成为全市农业支柱产业和最强增长点,使黄冈农业驶入了由粗放到集约、由农业大市到强市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湖北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累计达141个,总量位居中国第二位。地理标志保护是品牌农产品销售的利器,因此各地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热情相当高。申报的产品要有历史溯源、产品特色,还要有种养或传统生产的基础,经过调研规划、资料准备、产品检测、评估申报、专家评审、国家审批等程序,申请一个地理标志一般要耗费两到三年的时间。然而,地理标志申请到手以后,一些地方却没能好好用起来,没有明显感到保护带来的好处。怎么才能让地理标志产品这个金字招牌亮起来,给地方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日,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王兴於在接受访谈时提出,要复制、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要进行标准化的种植、加工,加强监管,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其次,积极引入企业化的运作,将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成联社向企业化发展,引进企业和高校参与地标产品多元化开发。希望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出台配套的措施,加快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化开发。